欢迎进入KU游体育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400-123-4567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KU游体育最全!2020年医疗器械行业IPO汇总及分析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2-12-11 | 次浏览

KU游体育2020持续一年的疫情给全社会各个产业均带来了深刻、负面的影响,然而医药健康产业的热度却在持续上升。由于创业板注册制的施行,2020年A股IPO加速,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面孔。  在IPO火爆的大背景下,医药健康企业更是不甘示弱。在...

  KU游体育2020持续一年的疫情给全社会各个产业均带来了深刻、负面的影响,然而医药健康产业的热度却在持续上升。由于创业板注册制的施行,2020年A股IPO加速,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面孔。

  在IPO火爆的大背景下,医药健康企业更是不甘示弱。在今年IPO的390家企业中,有42家为医药健康企业,占比10.76%,为历年来最高。这其中,医疗器械及诊断企业达21家,占据了医药健康板块在IPO的半壁江山。

  截至2020年12月29日,A股医药生物IPO企业共42家,其中科创板28家,占比达到66%。IPO企业主要来自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三个二级分类。以A股近几年IPO的情况来看,医疗器械企业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今年上市的医疗器械类企业中,介入器械开发商沛嘉医疗、骨科植入器材开发者三友医疗等均走国产替代路线。沛嘉医疗的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近 1200 倍,冻资额超过 2600 亿元,荣登新股 “吸金王”;三友医疗登陆科创板,募资净额 9.78 亿元,两家公司的股价首日涨幅均超过 70%。

  从2017到2020年,每年平均至少三成的IPO企业来自于医疗器械赛道,而在IPO相对收紧的2018和2019年,医疗器械仍能占据医药健康IPO的半壁江山。这也说明医疗器械类企业在大健康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明显。

  关注上市企业所处的细分领域容易发现,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以及医疗器械或诊断类企业成为上市主力。其中,诊断类企业的IPO 数量达10 家。相对于今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新上市企业的股价涨幅,诊断类公司(包含新冠相关诊断以及肿瘤 NGS 等)股价涨幅一骑绝尘,高达 430.04%。

  其中万泰生物、东方基因、康华生物、新产业生物的股价涨幅均超过了 200%,其中专注于诊断试剂、疫苗、医学仪器和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万泰生物,受新冠疫情推动,涨幅高达 2203.20%。2020年6月 12日晚,燃石医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赴美上市的肿瘤NGS检测第一股。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表示,分子诊断技术是他最为看好、具有广阔商业话前景的技术之一,“一些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医疗市场里面的常规技术,比如分子诊断和化学发光会在全球普及 ,这些技术本身在国内其实也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缺乏公共事件推动,美国也是在 2000 年初炭疽热袭击之后才普及了分子诊断。同时中国由于制造业恢复最快,所以中国很可能会在这些迅速放量的市场中变成全球最大供应商。”

  近年来,进口替代以及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成为一众投资机构的着力点。辰德资本合伙人赵瑞麟认为,进口替代是一个阶段性的方向,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不断赶超国外,进口替代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挤压。

  赵瑞麟表示,对比国内外医疗器械的整体发展历程,国外医疗器械的整体发展比中国早十几年,他们走过了一段几家大公司如美敦力、强生,带着一堆单品公司往前跑的过程。经历了行业整合才发展到今天的行业状态。回顾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可以说是 20 年前才开始从零做起,这中间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去填补,所以进口代替产品有一定市场空间。但往未来5到10年看,国内技术会逐渐追上甚至是赶超国外。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很多病种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这就必然会形成中国未来引领着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趋势。当国内外差距逐渐缩小时,进口代替空间也就逐渐缩小了,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方向。

  而从产业趋势来说,国产替代的传统创新方式仍然是支撑国产创新医疗器械项目进入资本市场,获得高估值的重要逻辑。万泰生物、康基医疗、沛嘉医疗、新产业、东方生物、三友医疗等过半上半年IPO医疗器械项目的产品化都正走在国产替代的道路上。其中,对于万泰生物、沛嘉医疗、康基医疗等明星IPO项目,投资者往往根据被替代的国外重磅产品市场规模估算替代产品的增长潜力,从而推动高估值和市值增长。

  2020年跌宕起伏的这一年,从上半年的疫情到下半年的带量采购,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提出了诸多考验。但挺过这些考验,对于医疗器械产业的进阶之路来说,还只是开头。不可否认的是,直到目前,进口替代医疗器械仍然是主流,要想真正实现国产替代的逻辑,并不是只盯着医械企业的IPO就可以。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总体渗透率偏低、器械相对药物使用率不足、产品组合偏低端仍然是问题。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

  如何在行业规则不断被重新定义的当下坚持理性,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进步,更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